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18(第17页)

但玛雅人带着移动电解池躲进了茂密的云杉林,士兵们在藤蔓缠绕的丛林里寸步难行,而电解池却在林间空地继续运转,银锭在火山岩沉淀池中悄然积累。

四、两种智慧的银

那枚刻着龙纹和太阳纹的银锭,是两种技术融合的最佳见证。

它的原料来自西班牙人丢弃的汞齐块,提炼用了大明的电解原理,增强导电性靠的是玛雅的仙人掌汁,收集纯银用的是本地火山岩,最后由玛雅工匠用燧石刀刻上两种文明的符号。

赵莽在石板上记录这种融合时,特意用了两种文字:左侧是大明的《天工开物》术语,标注着"

阳极阴极"

等概念;右侧是玛雅的象形文字,画着仙人掌、火山岩和流动的电流。

他知道,这种技术已经不再属于某一种文明,而是波托西土地上生长出的新智慧——用东方的理论框架,装西方的技术内核,再用本土的资源做外壳。

卡门的儿子长大后,成了新一代的"

电解师"

他既能背诵赵莽留下的电压参数,又能凭手感判断仙人掌汁的浓度;既会用铜丝制作电极,又懂得哪种火山岩最适合分离汞银。

在他看来,大明的算珠和玛雅的计数符号没有区别,都是计算银产量的工具;东方的电解原理和西方的电弧技术也并不矛盾,都是让银重归纯净的方法。

当最后一批西班牙人离开波托西时,他们在日志里仍没弄明白:为什么那些看似原始的印第安人,能从毒河里炼出比他们更纯的银?他们永远不会知道,答案藏在仙人掌的汁液里,藏在火山岩的微孔中,藏在两种文明智慧的融合之处。

许多年后,考古学家在波托西的丛林里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移动电解池。

仙人掌汁早已蒸发,只在陶罐内壁留下盐霜;火山岩沉淀池的孔隙里,还残留着微量的纯银。

实验室分析显示,这些银的纯度确实达到了99.9%,而所有部件都来自当地资源。

这或许就是技术最本真的样子:它不是某一种文明的专利,而是人类用智慧向自然借取的力量。

就像那枚融合了龙纹与太阳纹的银锭,无论来自东方还是西方,最终都会在土地的滋养下,长出新的希望。

第三章毒河密码的解读

汞齐符号:死亡与生存的河流密码

赵莽在波托西的第四个雨季,发现河水上涨时会带来奇怪的图案。

那些从上游冲下来的汞齐颗粒,在河湾处沉积成银色的斑纹——靠近西班牙人作坊的地方,颗粒密集得像一块完整的银板,形成四四方方的轮廓;而往下游延伸,颗粒逐渐稀疏,变成一个个孤立的圆点。

当他把这些图案拓在羊皮纸上时,卡门突然惊呼起来:"

这是玛雅的终结与生存符号!

"

一、方形的死亡区

曼科的祖父曾是部落的祭司,他留下的骨片上刻着许多符号,其中"

□"

形被称为"

石棺纹"

,代表生命的终结。

赵莽对照着骨片与河湾的沉积图案,发现两者几乎一模一样:密集的汞齐颗粒组成的方形区域,边长正好是玛雅历法中的"

二十步"

(约合十二米),四角的颗粒尤其密集,像用银粉画出来的直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