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玛雅绳结记录连珠时间的方式,堪称"
立体密码学"
的典范。
他们用三种维度编码信息:
-绳的颜色:黑色绳记录小时,红色绳记录分钟,白色绳记录秒;
-结节密度:密结(每寸5结)表示整数,疏结(每寸2结)表示小数;
-绳的缠绕方式:顺时针缠绕表示"
加"
,逆时针表示"
减"
(用于修正误差)。
记录"
23时14分21秒"
的绳组结构如下:
-黑色绳:2个20位结(代表40)减去1个个位结(代表1),40-1=39?不,玛雅的20进制中"
23"
是"
1×20+3"
,因此黑色绳是1个20位结(大结)+3个个位结(小结);
-红色绳:0个20位结(无大结)+14个个位结(14小于20,无需进位);
-白色绳:1个20位结+1个个位结(20+1=21)。
这种编码既遵循20进制的规则,又有实用的简化(小于20的数值直接用个位结表示),兼顾了数学严谨性与记录效率。
当西班牙传教士第一次看到这些绳结,误以为是普通的祭祀用品,直到赵莽将其换算为十进制,他们才惊觉这是"
用绳子写的天文历书"
。
绳结的"
动态修正"
能力远超纸质记录。
当新的观测数据显示连珠时间需提前3秒,玛雅祭司只需解开白色绳的最后一个结节,重新打一个"
减3"
的逆结,整个绳组的数值就会自动更新。
这种灵活性是算筹和纸张都不具备的——算筹需重新排列,纸张需重新书写,而绳结的修正只需改动局部,就像编辑文档时修改一个字而非重写全文。
《羽蛇密码》记载的"
时间伸缩结"
在此发挥关键作用。
这是一种特殊的弹性绳,结节的大小会随温度变化(热胀冷缩),当环境温度与冬至夜的温度一致时,结节大小最标准。
这种"
环境校准"
设计,能自动补偿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的绳长变化,确保在尤卡坦和南京的测量结果一致——就像现代的"
温度补偿式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