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会影响血管弹性和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可能降低血液凝固能力,诱发流鼻血。
当我们对这些原因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就会明白,大多数情况下的流鼻血都属于“偶发、少量”
的局部问题。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应急处理措施来缓解症状,比如用手指捏住鼻翼,保持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喉咙等。
然而,如果流鼻血的情况频繁发生,或者伴随着其他症状,比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那么这很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了问题,甚至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
这时,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找出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经典应急处理:按压与冷敷的科学原理与操作细节
在流鼻血的应急方法中,按压止血和冷敷是被广泛认可且相对安全的方式,其原理基于“收缩血管、减少血流”
的基本逻辑,操作时的细节直接影响止血效果。
1按压止血法:精准操作是关键
按压止血的核心是通过外力压迫鼻腔内的出血点,迫使血管闭合以达到止血目的。
具体操作需注意以下细节:
-头部姿势:必须保持头部稍前倾,而非仰头。
仰头看似能“止”
住鼻血,实则会使血液顺着鼻腔后方流入喉咙,可能引起呛咳、恶心,甚至误吸入气管,尤其对儿童和老人风险更高。
前倾时可低头,让鼻血自然从鼻孔流出,避免吞咽血液。
-按压位置: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即鼻梁下方的“软肉部分”
(医学上称为鼻翼软骨),而非鼻梁硬骨处。
这一区域集中了鼻腔前部的多数血管,压迫此处才能有效阻断血流。
-按压力度与时长:需用适中力度持续按压5-10分钟,期间绝对不能频繁松手查看“是否止住”
。
频繁松手会使血管反复扩张,延长止血时间。
若中途感觉手酸,可换手继续,但需保持压力不间断。
-适用场景:适用于大多数鼻前部出血(约90的流鼻血发生在鼻腔前部),尤其适合儿童和青少年,因为他们的鼻出血多因黏膜干燥或轻微损伤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