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不,在前年的五月二日,新华社发布了一则新闻:
“据海军提供的消息,近日,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我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
军委、总部和有关部队领导对事故处理高度重视,对遇难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现潜艇已拖回港口,善后工作正在妥善处理。”
据说,这艘失事的潜艇舷号四七一号,被拖回港口后发现,潜艇外壳完好无损,艇上的七十名艇员全部牺牲在战位上,没有一丝一毫地移动,并不是像E国“库尔斯克”
号潜艇那样经历了大爆炸。
人们在艇上发现了航海日志,时间到四月十六日就结束了,证明了这些海军战士是在该日牺牲的。
四七一号潜艇,是一艘035型柴电潜艇,也是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建造的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北约称之为“明”
级。
该型艇于1967年批准研制,是在中国仿制苏联R级潜艇的033型潜艇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因此外形与R级033型潜艇非常像。
首艇于1969年10月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海军使用。
从第三艘艇开始进行了修改设计,并以此作为后续艇的定型标准。
1983年12月30日,举行了“035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总体设计鉴定签字仪式”
。
1985年开始研制改进提高型,即035G型潜艇。
其中还有一艘潜艇被加装了AIP系统,用作AIP系统试验艇。
此外,在更新型的039潜艇服役后,为了弥补潜艇数量,仍然在建造改进型的035B型潜艇,即使到了两年之前,海军还是追加了改型潜艇的订单。
中国035系列潜艇总计可以达到20至30艘,是过渡时期的主力潜艇。
该型艇水上排水量1585吨,水下排水量2110吨,艇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型深7.6米。
潜艇最大潜深300米,装2台中速柴油机,双轴双五叶螺旋桨,水上航速15节,水下18节,续航力为水上13000海里8节,水下330海里4节。
自持力60天。
武器为艇首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携带18枚鱼雷。
主要使用鱼-1甲型533毫米自导反舰鱼雷、鱼-3甲乙型533毫米自导反潜反舰鱼雷、鱼-4甲乙型533毫米自导反舰鱼雷。
那么,是什么导致70名官兵瞬间牺牲在战位上,而毫无反应呢?
后来经过调查还原,当年4月16日,四七一号潜艇在返回岛青基地途中为潜航用的电动机重新充电。
充电是由潜艇的柴油发电机来完成的,这种发电机需要燃烧大量的氧气,而潜艇空间有限,过去一般是将潜艇浮出水面,打开通气管和舱门,让空气自然流入舱内,供给柴油机使用。
二战中,德国发明了通气管,使潜艇能够在半潜状态下完成充电,大大提升了潜艇的隐蔽性。
这个设备也成为了此后常规潜艇的通用设备。
当天,四七一号潜艇就是这样上浮到接近海面的“潜望镜深度”
,然后将指挥台上方的通气管和进气阀伸出海面吸入空气。
这个操作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