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恐慌像瘟疫般蔓延,士兵们踩着同伴的后背逃离河床,连丢弃的火枪都不敢回头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莽在山顶看着这一幕,卡门告诉他,玛雅人把银泉喷发称为"
山神的呼吸"
。
而此刻,西班牙人的信仰在这呼吸中迅速崩塌:他们既无法用宗教解释银泉的存在,又不能用科学理解其原理,只能将其归为超自然力量——这种认知的空白,比银泉本身更具震慑力。
一个名叫佩德罗的年轻士兵,在逃亡中回头望了一眼:银泉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纳米银粉在空中形成一道银色的雾霭,而被银泉净化过的河段,正泛着清澈的蓝光。
这个画面成了他日后的梦魇,也成了他质疑殖民者"
文明使命"
的起点——如果印第安人的"
巫术"
能创造如此纯净的景象,那么他们所代表的"
文明"
,为何只会制造毒河?
二、工匠羊皮纸上的秘密轨迹
在混乱中,三个西班牙工匠悄悄留在了远处的灌木丛里。
他们中有铁匠、银匠和钟表匠,对金属的敏感让他们意识到银泉的价值。
铁匠用炭笔在羊皮纸上画下银泉的喷射角度,银匠记录下液态银的流动速度,钟表匠则用随身携带的罗盘,测量了银泉与星空的相对位置。
"
它的流动有规律。
"
银匠胡安指着一道银泉,它每次喷发的间隔都是17秒,与他熔炼白银时的最佳火候时间惊人吻合。
当他用手指蘸取落在岩石上的银粉,发现这些粉末能被磁铁吸引,且颗粒细得能穿过细布——这是他从未见过的银形态,却直觉到其巨大的价值。
羊皮纸上的记录越来越详细:
-银泉的喷射高度与电解池阵的电流强度正相关;
-液态银在空中的冷却时间决定了银粉的粗细;
-纳米银粉在水中形成的银离子屏障,边界与黄金面具星图的银河轨迹重合。
这些记录避开了宗教和巫术的解读,纯粹从技术角度描述现象,像一份冷静的实验报告。
钟表匠迭戈甚至发现,银泉喷发的频率与他怀表的摆频存在某种数学关系——这让他怀疑,银泉不是随机的自然现象,而是遵循某种精密的物理规律,就像他制作的钟表内部结构。
他们不敢让上尉发现这些记录。
在殖民者的等级制度中,工匠的职责是执行命令,而非思考原理。
但银泉展现的特性,让他们无法抑制好奇心:如果能掌握这种液态银的制备方法,西班牙的银矿提炼效率将提升百倍;如果能利用纳米银的净化能力,波托西的毒河或许能变成真正的"
银河"
——这些想法,像种子落在了他们心里。
佩德罗在巡逻时偶然发现了工匠们的秘密。
当他看到羊皮纸上的银泉轨迹图,起初想报告上尉,却被铁匠拦住:"
你想让那些只会用剑的蠢货,把这奇迹变成新的掠夺工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