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19(第14页)

来自东方的银信使"

,可能是指从比邻星方向飞来的星际探测器。

水晶头骨阵不是玛雅人的原创,而是接收并复制了外星文明的技术,用地球的材料(水晶、银)重建了这套通信系统。

五、频率背后的星际伦理

142.1赫兹的共振频率,不仅是技术参数,更是一种星际伦理的象征。

赵莽发现,这个频率的强度与纳米银的净化能力呈正相关:频率越强,银液分解毒素的效率越高(最高可达99.9%),而当频率因人类的暴力行为(如附近发生战争)波动时,净化效率会骤降——这暗示宇宙文明选择这个频率,不仅因为其物理特性,更因为它能反映一个文明的"

和谐程度"

,只有与自然、与同类和谐共处的文明,才能稳定接收和发送信号。

比邻星坐标的浮现,是对人类的"

伦理测试"

如果人类将坐标用于侵略或资源掠夺(就像对待地球银矿那样),可能会失去接收更多信号的资格;而如果用于和平探索、技术共享(就像"

银钞同盟"

的技术贸易),则可能获得更详细的星际信息。

赵莽在银液旁放置了两种样本:汞齐炼狱的矿渣(代表破坏)和银溪的净水片(代表修复),发现后者会让坐标更清晰,前者则使其模糊,证明系统能"

识别"

人类的文明状态。

水晶头骨阵的维护需要全球协作。

赵莽意识到,单个文明无法长期维持142.1赫兹的稳定频率,需要玛雅人的星象知识、明朝的工程技术、欧洲的科学仪器共同参与——这种跨文明协作的需求,与"

技术伦理会"

的理念不谋而合,暗示星际文明的交流,前提是行星文明内部的和解与合作,就像水晶头骨需要十三颗共同共振,才能发出最强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莽将银液表面的坐标拓印下来,与《跨卷伏笔》《金字塔银码》《血月银箱》的关键信息汇总,发现它们共同指向一个预言:当人类能用142.1赫兹的频率,向比邻星发送包含地球生态数据(银溪水质、大气成分、物种多样性)的信号时,将收到关于可控核聚变、无接触能源传输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既能解决地球的资源危机,又不会引发新的掠夺——这是外星文明用坐标换来的"

和平技术包"

,用利益引导人类走向合作而非对抗。

崇祯十三年秋,赵莽在羽蛇神庙建立"

频率观测站"

,由玛雅祭司、明朝工匠、欧洲学者共同值守,记录142.1赫兹的变化与银液坐标的浮现规律。

他在观测站的石碑上刻下三行字:

-第一行:142.1赫兹(宇宙的频率)

-第二行:14.21纳米(银的尺度)

-第三行:4.2光年(比邻星的距离)

这三行字构成了跨越尺度的等式,证明从微观粒子到星际空间,从地球到外星文明,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与伦理。

而人类的使命,就是理解并践行这种规律:用14.21纳米的纳米银净化地球,用142.1赫兹的频率沟通星空,最终在4.2光年的距离上,向比邻星证明——这个曾陷入汞齐炼狱的文明,已经学会用银的纯净、频率的和谐,回应宇宙的善意。

许多年后,当人类的探测器朝着比邻星出发,其携带的"

星际名片"

上,没有武器的图案,没有领土的标记,只有三样东西:一滴来自银溪的纳米银液(证明净化能力)、一个能稳定输出142.1赫兹的水晶振荡器(证明通信能力)、一张地球生态修复的时间线图(证明伦理进步)。

而羽蛇神庙的水晶头骨阵,仍在每个子夜准时共振,银液表面的比邻星坐标,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在宇宙的尺度上,最强大的武器是理解,最珍贵的资源是和谐,最遥远的距离,能用最微小的银粒与最恒定的频率,温柔地丈量。

第二章十六星连珠的密码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