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色香、味俱全,是中餐的基本要求。
色,是让眼睛品尝食物之美。
香,是让鼻子品尝食物之韵;味,是让舌头品尝食物之鲜。
能做到三样俱全,已是充分满足了五官中的四种。
偏偏还有一道菜,比其他菜更多一份讲究,能让食客的五官都得到享受。
这就是锅巴肉片。
这道菜的起源已不可考。
有人说来自山西人喜爱的菜汤泡焦饭,有人说是乾隆下江南时的奇遇,“天下第一菜”
的名头就是他金口玉言。
据美食名家唐鲁孙考证,民国年间江苏省举办美食比赛,某高官家厨用鸡汤、鸡丝、虾仁、海参和锅巴创制了这道菜。
后来抗战爆发,东南几省的下江人纷纷逃往长江上游的巴蜀之地,这道菜也随之传入四川。
四川厨师对这道菜进行了大胆改造,用平民化的猪肉代替了鸡肉、虾仁、海参等贵价食材,又用酸甜取代了鸡汤底的咸鲜,让这道菜从宴席菜,变成了普罗大众也能享受的“下饭菜”
。
最大的改造则在于锅巴不再是煮饭的副产品,而是用大米精心炸制的“馍片”
,厚薄均匀,酥脆焦香而无糊味。
“馍片”
若做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够松脆,也炸不出这般响亮的春雷。
听罢雷声,秦椒的笑容又灿烂了几分。
这道锅巴肉片先声夺人,自然吸引评委的关注。
之前盛赞“魔法钱包”
的白大爷试吃一碟后,又要了一碟。
“真奇怪,这的确是猪肉。
北方丘陵放养的汉普夏猪?我敢打赌!”
秦椒表示她真的不清楚,猪肉的原主人吴约翰傲然接话:“不错,H记餐厅在约克郡有自己的生态农场,这就是最好的汉普夏猪。”
“但它吃起来既是猪肉,又不像猪肉。”
白大爷盯着秦椒案头的瓶瓶罐罐,“你没有使用任何添加剂吧?小姑娘,这可是违法比赛规则的。”
“一点儿酒,还有一点儿醋。”
秦椒左右两手各持一瓶晃晃,“如果你是问猪肉的骚臭为什么会消失,这就是答案。”
大概是之前争论得太厉害,她居然还记得傅亚瑟那一堆科学理论,此时便原话照搬,听得白大爷啧啧点头:“原来如此,这道菜还真是同猪肉天生一对!
酸甜味很好,英国人会喜欢的。”
“这不是酸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