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417 第1417章 赤龙之吼三(第3页)

“我军的战斗力即便能达得如此的程度,可那美国与中国隔着一个太平洋,与欧洲隔着一个大西洋。

我军在没有靠谱海军和海上优势的情况下是怎么过去的?我想就算是通过压服英国和日本乃至凑凑其他的,拥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可是又怎么能够突破美国人的岸基飞机防御圈?难不成用航母去换飞机?美国人可不是缺乏汽油和基本训练条件的日本人。

。”

张林回忆了片刻后继续说道:“1943年的列宁格勒战略会议我做为在战场上最为耀眼的新星也参加过。

因为我所率领的部队是曾经是对日作战和抗德援苏作战中的精锐主力,所以对美攻略批地面部队的选拔训练与指挥由我和另两名做为参谋长和政委的同事负责,仅仅是海训的时间就有一年左右,甚至不比一些大扩军时代的潜艇官兵训练时间少了,除此以外批登录的作战力量还换装了一系列新武器。

建国初期的时候,我军步兵战斗中通常也只携带最多四五十子弹左右。

可是在官兵们的体能大大加强有了更多冗余之后,就可以携带每人平均四百左右的子弹,这还是把中间威力弹和全威力弹平均的结果。

我们原来使用的手榴弹和迫炮弹,为了节约宝贵的化工物资往往只填充一半战斗部用药,使用的引信还往往不是触和近炸引信。

而配备突击队的爆炸弹药已经是效能更高的自动榴弹,每个装有大量钢珠和奥克托今新兴炸药。

这些高效的低榴弹就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军内似乎也没有广泛普及。

但在当时:我们这支突击兵团却得到了中日苏‘举洲之力’的打造,越时代的具备了这些条件。

这样同建国初期相比就是没有足够的重武器支持,我军的作战实力也比建国初期提高了十倍到十几倍。

你们那个位面的新兴里不过是2个师歼灭一个团规模部队,而在经过特训打造之后,我军1o万人却可以在进攻中连续进行两次同规模部队得歼灭作战,或者在防御中以大部分损失为代价换取全灭牵制四五十万敌军野战力量整整一个集团军群战略区域内的力量。

为了对抗有可能的装甲力量,还集中最为优秀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制造了不少轻便而使用高级钢材的百毫米口径无后坐力炮。

这些单兵可以运用的反坦克武器可以在拥有相当精度的情况下直接对付几百米步兵掩护范围之外的敌军重型坦克正面,效能完全不逊色于一般的反坦克炮。

为了对抗空中威胁和系统性技术兵器威胁,还花了高昂的成本制作了。

就这样,我们1o万人左右的突击部队乘坐在两年时间里新建出来的千余艘登6潜艇在地中海集结,经过已经被我军控制的直布罗托展开直接针对美军东海岸的登6行动。

那个时候的美国已经开始举国动员起来。

虽然他们在大6干涉作战中损失不小,不过还是在东海岸部署了一百五十个师群的兵力。

而在当时远离腹地、没有多少人口工业的加州只部署了五十个师。

我们在战略权衡之后还是看到了美国西海岸登6的诸多害处与东海岸登6行动的诸多有利之处,这也是美国的地理结构所决定的了。

因此,登6作战变成了敌前强攻。

我率领的大部分官兵都在第一批的登6作战中消耗殆尽,残余的官兵集中牺牲官兵们和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弹药继续战斗,终于从防御密集的美国东部集团军群中打出了一个足够广阔的缺口。

可是东海岸的美国本土援军援援不断的赶来,我们在弹药所剩不多的时候就只能靠处处都会遇到抵抗和麻烦的游击战来尽可能的给刚刚遭遇巨大损失还没有恢复过来的美国人制造更多的麻烦。

就在躲避在一片麦田里的我还有最后的官兵们觉得可能无法幸免的时候,在第i一批登6行动之后的第二批次登6力量终于赶到了。

这一批登6的官兵也在同庞大敌军的鏖战中伤亡殆尽,但是二十多万官兵的牺牲却终于使得美国东海岸防备的上百个美国师丧失了进攻的能量,为后续潜艇登6部队的抵达和最终战局的逆转开创了条件。

在整个累计美国东海岸登6作战行动中,累计有四百多艘潜艇在任务中被击沉或因为其他原因损失,三十多万最优秀的官兵伤亡,可是夺取了整个东海岸船厂和海军基地的我们却终于支撑到了美国海军因为丧失6地基地而丧失能量的时候。

加上漫长的海岸也为残余的我军所控制,从空中和水面增援而来的大部队彻底改变了美国本土的战局。”

张林对前生往事的讲述看起来简略,却也让张海感受到了这场创造奇迹之战的惨烈。

自己在这个时代虽然也开创了丰功伟绩,但是同那个低谷年代的“赤龙之吼”

相比,就显得太过微不足道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