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姐姐有多少把握做成这事儿?”
林招娣一愣。
对了,如今的红苕对于中原人来说,不过是个稀罕物件,更不要说什么相关的情报了。
“不妨事儿。
当初螃蟹不也被人当成蜘蛛,每人敢吃么?我今儿个就做一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好地试一试。
地方我都已经弄好了,就等着那篮子的红苕发芽之后,移植到地里去了。”
“怪道呢。
我说这几日姐姐怎么把那些红苕都放在箩筐里,还铺了一层薄薄的土,不时地洒点水上去,原来是等它生根发芽。”
“是啊。
我也不求它能跟在南国那样,一亩地收个三四千斤的,我只要它能接近一千斤就足够了。”
“姐姐还说不贪心呢。
江南最好的地,一季也不过打三四百斤的稻子呢。
这红苕如果真的能收上一千斤,还不成了宝贝。”
“就是它再宝贝,它也不能用来纳税。
除了用来给流民们做口粮,也只有用来酿酒才能够换上银钱,用来缴税。”
“姐姐忘记了么?我们家是不用缴税的。”
“我当然知道这个。
只是,如果这酿酒的法子真的成了,我们再向百姓们收红苕,百姓们见它有利可图,才会广泛种植。
也只有这红苕被广泛种植了,灾荒之年来的时候,百姓们也不致于饿得那么厉害。
至少,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有份果腹的东西。”
“原来姐姐是这么想的,倒是我糊涂了。”
“不是妹妹糊涂,而是妹妹从来就不知道饿肚子的滋味,在书上读过青黄不接这个词,却不知道这四个字对于寻常百姓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呢。
听姐姐这样一说,我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涵义。”
“如今我也只能这样说说而已。
以后,还要看呢。
不过,这红苕还是要种的,我已经打算好了,就在我们两个新添置的庄子上,每人种上一些。
听说这红苕在南国长得很快,三四个月就能够爬满一大片地。
京畿寒冷,东西也不像南国那样快生快长,我们就把时间放宽一点,现在是二月初,就等到七月,不,到八月里的时候看看。
如果这红苕真的长得好的话,我们明年就多种一点,将这些山脚下都种满了。”
“嗯。”
林祈歪着头,听了半天,道:“姐姐,姐姐,那新买的山上也可以种呢。”
“没错,那几座山上的确可以开辟一些地方用来种红苕。
祈儿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