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林黛玉皱了皱眉头,道:“姐姐,我记得姐姐曾经说过,当初我们进京的时候,父亲就拿了四十万两银子给姐姐。
后来父亲平平安安地从盐政上退出来的,这笔银子就留在了我们姐弟的手里,父亲并没有拿回去。
后来,我们又是买庄子,又是买山地的,连着花了好几笔,现在只怕这银子也不够了吧?加上这修水利的事儿,姐姐,真的不要紧么?”
林招娣道:“我们还有印书作坊呢。”
林黛玉道:“如果姐姐说,我们还有两座玉石山,我还放心些,可是这印书作坊又有什么用?我记得可清楚了,父亲曾经说过,印刷越是精美的书籍越是昂贵,有些书,根本就没有印刷版的,尤其是像《史记》、《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更是只有手抄版的。
江南第一书商云家就曾经想过要印《资治通鉴》,最后因为工程浩大,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
“那我问妹妹,云家为什么会放弃?”
“当然是雕工麻烦呀。”
“我们家的印书作坊需要雕工么?”
林黛玉这才想起来,自己家的印书作坊用的是铅活字,比起人家的雕版,实在是不知道要省多少事儿。
“妹妹没有看到。
我们一个月,就能够印好一部论语,可是换了雕版,一个月,只怕那雕刻师傅都没有把雕版弄好呢。
而且,铅活字可以弄得很小。
别人的一页纸上可以印上百个字,我们可以数倍于他。
这样一来,这纸张就节省了很多。
光这一项就可以省下不少的纸。
更不要说这价钱了。”
“是了,前几日作坊里将新印好的书都送来了。
那薄薄的一本论语,内容不见少,却只有别人的一半厚。
对了,姐姐,是不是我们的价钱也只有别人的一半?如果真的是那样就好了,正经的读书人也可以花一部书的钱,买下两部书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就不好了。”
“为什么?”
“妹妹难道忘记了,不少读书人都是靠给人家抄写书籍换取一点点的银钱,好为继续科考而准备么?如果我们一下子将书籍的价格压到那么低,岂不是断了这些读书人的生活来源?还有,别的印书作坊里也有工匠,如果我们把价格压得太低了,那么这些印书坊的书都买不出去了,岂不是断了人家的生路。”
“是呢,倒是我想岔了。”
“其实,我并不想在《论语》这样的书籍上跟别的印书作坊争风,我倒是想将《史记》、《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都刊印出来。
如果朝廷允许的话,我还想把《大律令》全部给刊印出来呢。”
“《大律令》?”
不要说林黛玉已经呆住了,就连戴司正常司赞等见过大场面的人都有些呆愣住了。
《大律令》,一共三十六卷,简简单单的各项条例就有十二册之多。
如果真的要刊印,只怕还要加上注释和经典案例以作参考,那就真的是一座书山了。
朝廷也不是没有想过将之全部刊印的,最后,考虑到那巨大的雕版,最后也只刊印了十二册的条例,没有加上注释和案例。
如果林招娣真的敢接这个活计的话,戴司正、常司赞等人可以肯定,朝廷一定会要求她把《大律令》全集,从各项条条框框的法令,到各种注释,还有经典案例都给刊印出来。
要知道,当初朝廷第一次想把《大律令》全集给刊印出来的时候,南北四大书商都无比惊恐,生怕朝廷把这活计交给了自己。
还特地备了厚礼,请朝中宰相帮忙说话,才让先帝打消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