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陈亮寄来和词,辛弃疾&ldo;再用韵答之&rdo;: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ldo;男儿到死心如铁&rdo;。
看试手,补天裂!
豪壮词令人辛酸。
《贺新郎》作于1188年,辛弃疾赋闲多年快五十岁了,又病着,白发萧萧,英雄气丝毫不减。
辛弃疾把陈亮比作三国时的陈登。
陈登字元龙,名播四方的谋士兼义士,&ldo;捉放曹&rdo;即是陈登所为。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陈登愤怒,改投吕布,后于白门楼死于曹操之手。
辛弃疾和陈亮,&ldo;臭味相投&rdo;。
英雄怜惜英雄。
辛弃疾隐于信州上饶之带湖、铅山之瓢泉,大名动海内。
人称管仲、韩信、张良、诸葛亮。
大英雄无用武之地。
十二世纪九十年代初,辛弃疾复起,辗转任职于福建、浙东,为一路之最高军政长官,历时两年,复遭台谏围攻,落职,回江西信州。
赋闲又近十年。
烈士暮年,群山环抱着。
愁绪如山不可收拾:&ldo;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rdo;
诗人已入化境。
居信州二十年,他一直在办学,书院好几处。
办学的动机不仅是挣钱。
赋闲之初他并不缺钱。
书院及两处居所的宏大规模,令人猜想他可能有养士、招徕豪杰的念头。
对陈亮出手豪爽,是否透出了一点消息?上饶带湖距铅山瓢泉百里之遥,辛弃疾拖着病体奔走各书院,长年不辞辛劳。
有《清平乐》为证,其小序云:&ldo;独宿博山王氏庵。
&rdo;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