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九章 舍利子(第3页)

物质性。

印顺法师认为,舍利子只不过是血肉精髓骨脂火化凝结的,是物质元素而并无灵异成分;佛弟子尊重舍利子,是由于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功德。

"

舍利子"

为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

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

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萨,顶理参拜,诚心供养。

但佛祖涅盘前就告诉弟子,不要理会他的舍利,而要注重"

法身舍利"

,也就是他的言行身教集成的典籍。

古印度的吠陀时代,有埋葬和火葬两种葬法,埋葬保留全身即为全身舍利,火葬即碎身舍利。

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菩萨处胎经等也有所提及。

《法华经》中提到有以佛的全身舍利造塔供养;广东韶关的南华禅寺,即供奉有六祖惠能的全身舍利。

于火葬所得的碎身舍利,《法苑珠林》认为: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为赤色。

《释氏要览》则提到佛舍利有五色并且不能被损坏。

《浴佛功德经》提到,佛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颂舍利两种。

佛涅槃后,不仅色身遗骨留下舍利,还留下了佛法,并以佛经为载体流传世间,佛的遗教即为法身舍利(法颂舍利)。

法颂舍利即法身理体的表现,佛法犹如金刚石一般,坚固而不可摧毁,法身是金刚不坏且不生不灭的。

将佛法的金刚不坏引申到色身舍利,于是便认为佛的身骨舍利,也是椎打不碎的。

《法苑珠林》说:“若佛舍利,椎打不碎;若弟子舍利,椎击便破”

这里的椎打不碎,便是由法身金刚不坏的思想而来,实则佛的色身照例也要示现无常败坏。

佛的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常做同等的看待,佛的遗骨被视为佛身或者佛法的代表。

如《大般涅槃经》说:“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

,又说:“供养舍利即是佛宝,见佛即见法身”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