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2章(第3页)

这话意味着:自然从来就不是自然本身,它是人生的倒影。

诗人滞留于人事与自然的反差之中。

他捕捉张力并带入词语。

文人从官场转身扑向山水,这绵延两千年的&ldo;现象域&rdo;,大致如此吧?而这里的勾画只能是粗线条的。

&ldo;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rdo;

这样的画面何以称经典?盖因它有效浓缩了人生意绪。

你没法稀释它,更不能消费它。

它永远自足而矜持,像传说中的高贵佳人。

佳人风情万种,类似松窗竹户万千萧洒。

辛弃疾在信州带湖,亲自造房子、栽树,营造家园。

一草一木也关情。

选择信州他是经过考虑的。

信州治所上饶城,只在几里外。

城内多士族,辛弃疾得以形成交游圈子。

这很重要。

房子盖成了,得有朋友来欣赏,喝喝酒,谈谈天下事,看看绿树红花,数数停云与飞鸟。

上饶的官道,是杭州到南昌的必经之路。

隔三差五,总有人来造访稼轩。

带湖的家园,房子十几间,占地一百七十亩,其中有大片耕种的田地。

他收租,也带着三个儿子下地劳作。

自号稼轩,包含了他的政治主张:&ldo;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rdo;他是重农主义者,又来自华北,对南方城市的商业潮很不以为然,批评重商是&ldo;舍本逐末&rdo;。

淮南的土地大面积荒废,人们却跑到城里做生意,他对此忧心忡忡。

可他眼下不在位,难谋其政。

朋友来了他慷慨陈词,他要说,借官场或学界的朋友发出他的声音。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定是这样:从屈原就一路说过来。

没人听也要说。

有一条汉子名叫陈亮,早闻辛弃疾的大名,策马数百里到信州来拜访。

此人的脾气比辛弃疾还大:他的坐骑过不了一座石拱桥,&ldo;三跃而马三却&rdo;,于是大怒,挥剑砍下马头,气冲冲大踏步朝辛弃疾的宅院走去,像个寻衅之徒。

辛弃疾呢,一直在楼上观望他,对他砍翻坐骑的动作大吃一惊,继而赞赏不已,&ldo;逐订交&rdo;。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