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由于日本已成为美国扩张它在远东的势力的最大的阻力,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帝国主义者的矛盾迅速地激化起来。
从此,在环绕着半殖民地中国的各帝国主义国家的相互争夺中,日美矛盾成为一个中心的环节。
1907年左右,在太平洋上甚至浮起了日、美间可能发生战争的阴云。
在1908年11月,以美国国务卿罗特和日本驻美大使高平小太郎以换文形式成立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协定(即罗特-高平协定)。
这个协定虽然暂时使两国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但是实际上,它们之间的争夺仍然继续进行。
美国不放弃在中国的东北修筑一条铁路,同日本、俄国控制下的铁路竞争的想法。
1909年,还是那个斯屈拉特,作为美国几家大公司合组的银行团的代表,同东三省总督锡良、奉天省巡抚程德全协议,由美国资本,加上英国资本的参与,修筑由锦州经齐齐哈尔到瑷珲的铁路。
这时,美国国务卿诺克斯又向列强提出一个所谓&ot;满洲铁路中立&ot;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主要点是由包括日、俄在内的列强各国共同贷款给中国政府,赎回日、俄两国分别经营的铁路,使这些铁路归投资各国共同经营,而&ot;以中国为地主&ot;。
设想中的锦瑷铁路也将由列强共同投资。
这是一个打破日、俄两国垄断而由美国领头,列强共管的计划。
这个计划遭到日、俄的反对,已同日、俄建立合作关系的英、法也不积极响应。
美国的诺克斯计划没有实现,连同锦瑷铁路也流产了。
为了共同排斥美国,日本同俄国又在1910年7月签订第二次日俄协定。
在全国其他地区,各帝国主义国家也继续为保持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互相争夺。
英国向来把长江流域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也不能完全制止强盗伙伴们染指。
1905年,英国和法国资本联合组成所谓华中铁路公司,主要是企图获得修筑从湖北到四川的铁路的权利,而这条铁路如果建成,将使他们的势力能够更深地侵入四川这个大省。
1909年,德国银行团也参加了进去。
三国银行团协议共同贷款给清朝政府,作为修筑湖广铁路之用;所谓湖广铁路,包括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北段。
日本和俄国也想参加,但未能成功。
粤汉铁路的修筑权曾为美国取得,但于1905年由清政府备款赎回(见第十四章第三节)。
美国资本家认为,他们不应该被排斥在湖广铁路之外。
美国政府支持这种主张,并极力加以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