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5章(第2页)

由于美国的资本家的参加而在1910年形成了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这个银行团在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5月)间和清朝政府签订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美国还想利用这个四国银行团,在财政上全面地控制清朝政府,并且重新实行其进入东北三省的计划。

在美国的策动下,宣统三年三月(1911年4月),四国银行团同清朝政府订定了一个&ot;改革币制和振兴东三省实业&ot;的贷款合同,合同规定清政府向四国银行团借款一千万镑,并给四国银行团以东三省投资的优先权。

成立这个合同是美国对于日本、俄国的一大胜利。

但是这时已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夕。

由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四国银行团的一千万镑的贷款没有能实现,而它的铁路贷款则成为引起革命的一个导火线。

1911年7月,英国与日本缔结第三次同盟条约。

中国问题是先后三次英日同盟条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一次同盟条约和1905年的第二次英日同盟条约一样,写上了这样的条款:&ot;保证清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并保证列强在华商工业机会均等的原则,以维持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ot;。

事实上,在上述几年中,帝国主义列强间订立的其他各有关中国的协定,也都有类似的条文。

例如1907年的日法协定,说的是:&ot;尊重中国之独立与完整,及各国在华的商业与臣民同等待遇的原则&ot;。

日法协定在公开的协定外以秘密的换文互相承认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法国是广东、广西、云南三省,日本是福建和东北。

同年的日俄协定,关于两国瓜分在东北三省的势力范围也是规定在秘密的条文中,在其公开的协定中则说:&ot;两缔约国承认中国之独立与领土完整,及各国在华商工业机会均等主义,并相约各用其所有之和平方法,以扶助及防护现状之存续及对上述主义之尊重&ot;。

1908年日美间的罗特一高平协定所用的语言也大致相同,那是说:&ot;两国政府决意,依其权限内之一切和平手段,维持中国之独立及领土完整,及该国内列强商工业之机会均等主义,以保列国在该国之共同利益&ot;。

这些帝国主义的协约,很明显的,无非是相约在形式上保持中国的独立与完整,而在实际上使中国成为受列强共同宰割和控制的半殖民地。

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在日法协定成立后发表评论说:列强推行&ldo;机会均等&rdo;、&ldo;划分势力范围&rdo;的政策,其结果必将导致&ldo;中国之一草一木无非在各国同盟协约势力之下,然则所谓保全中国者,亦不过瓜分之一变相而已&rdo;。

这篇文章结论说:&ldo;各国所标榜之主义,曰领土保全,曰机会均等,其实可一言以蔽之曰,维持东亚之现状而已。

各国在东亚之地位势力,其既确定者日谋保存,其未确定者,使之巩固,则汲汲于维持现状亦无足怪。

独是各国维持现状之主义,利用中国之黑暗以遂其蚕食鲸吞之野心,诚各国之利矣。

若中国而亦以现状自安,长此不已,日复一日,宁能免于亡乎&rdo;。

这个立宪派评论者要求&ldo;吾国民慎勿乐于居保全之空名而遂以自逸&rdo;1。

但其实因为帝国主义列强采取这种政策感到高兴和满意的并不是&ldo;国民&rdo;,而是清朝统治者,他们之所以高兴和满意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帝国主义列强既然并不公开地采取瓜分中国的步骤,那就势必要&ldo;保全&rdo;这个腐朽而卖国的统治政权。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