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7章(第1页)

--------------------------------------------------------------------------------

1与之:《论日法协约与中国之关系》。

《新民丛报》第九十四号(1907年6月),页2、14-15。

1《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七一,页2-3。

2《张文襄公全集》卷二○○,《电牍》七九,页13-14。

3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五卷,页70。

4《张文襄公全集》卷五十五,《奏议》五五,页3。

5同上书,卷八十五,《电奏》十三,页21-22。

6《清宣统朝外交史料》卷九,页33。

1《清宣统朝外交史料》卷十二,页20。

1《建国方略》。

《孙中山选集》,页202。

--------------------------------------------------------------------------------

--------------------------------------------------------------------------------

(四)争路权的爱国运动

第二十章第四节已说到,为反对帝国主义攫夺我国铁路和矿山,在各有关省分里展开了收回利权的运动。

这多半是以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为首的一个运动。

在清朝覆灭前最后几年间,争路权的运动在有的省分发展到了高潮,成为促进清朝统治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

光绪三十一年到三十二年间(1905-1906年),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绅商分别集股成立了商办铁路公司,准备各自开工兴筑在江苏境内从上海到嘉兴和在浙江境内从嘉兴经杭州到宁波的铁路。

英帝国主义出来干涉。

它以1898年清朝的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曾与英商怡和洋行议订过一个苏杭甬铁路的草合同为根据,认为这条铁路的权利已经让给了英国,因此要求制止商办公司修筑这条铁路。

虽然盛宣怀所订的草合同内容极为含糊,而且事隔七、八年,早已说不上有什么合法的效力,但是英国公使坚持要照这个草合同办,清朝当局不敢说个不字。

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外务部大臣们在和英国公使朱尔典商谈这个问题时说:&ot;现在百姓多半醒悟,时势不同,今非昔比,如何能概用压力?只有遇事设法劝导,总期入和平一路,若操之过促,设或激成变故,亦岂各国之益?&ot;1清朝大臣们用这种婉转陈词来使英国同意把办法稍稍改变一下,就是由英国资本家借款给邮传部,而由邮传部转借给江、浙两省的铁路公司。

这样,&ot;商办&ot;的名义还算保持,英国资本却能通过清朝政府而操纵这条铁路。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为此事发出的上谕说:只有这样做,才能&ot;以昭大信而全邦交&ot;,上谕还说,已经同英国公司商量好,&ot;仍许江浙绅商分购股票,用示体恤。

&ot;1这就分明是说,以英国资本为主,而&ot;江浙绅商&ot;只是被允许搭股而已。

清朝政府轻易地屈服于英国的压力,激起了江、浙两省的铁路公司和商界、学界的强烈的抗议。

他们纷纷集会,宣言反对。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