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的已报名参加同盟会的军官却站到了清朝方面。
经过两天的孤军作战,倪映典战死,参加起义的士兵死伤和被捕的共三百余人,其余的溃散,有些逃散到了香港。
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ldo;吾党第九次之失败&rdo;。
这时,孙中山在美国的旧金山,他听到失败的消息后,就横渡太平洋,经檀香山而回到东亚。
在马来亚的槟榔屿,他和黄兴等人相会。
孙中山描述当时大家的情绪说:&ldo;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唏嘘叹息,相视无言&rdo;1。
在孙中山的鼓舞下,大家决定重振旗鼓,再在广州发动一次起义。
为了使这次起义不致再遭失败,他们以为,最关紧要的问题就是筹足经费。
鉴于过去依靠会党力量和最近一次依靠新军力量都不行,所以这次起义准备集合各地同盟会会员中最坚决的分子五百人‐‐后又增加到八百人‐‐作为&ldo;选锋&rdo;,也就是做起义的基本队伍。
孙中山又到美国向华侨募款,结果从南洋各地和美国的华侨中为此次起义共募集了近二十万元的经费。
黄兴等人在香港组织了一个&ldo;统筹部&rdo;,作为组织这次起义的领导机构。
黄兴被推为统筹部部长,赵声为副。
赵声(赵伯先)考中过秀才,又学过点军事,曾先后在江苏新军和广东新军中当过标统(团长),与同盟会有联系。
前面说过1907年郭人漳同他都奉命率部到钦州、廉州压制当地的民变。
孙中山在那时发动起义,曾指望他们响应,他们都没有遵守约言。
在那一事件中,郭人漳固然是玩弄两面派手段,赵声的态度也不是坚决的。
后来,由于受到郭人漳的排斥,赵声不能继续在广东军队中立足,离职流亡到香港。
由于他懂军事,并且他还有一些旧部下听从他指挥,所以他在1910到1911年间成为同盟会南方支部组织的起义中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们的起义计划是由那八百名&ldo;选锋&rdo;在广州城内首先发动,占领两广总督署、水师行台等重要衙门,取得城内的枪械,然后打开城门,引进驻扎城郊的新军。
他们还设想,在占领了广州后,将由黄兴统率一军出湖南趋湖北,由赵声统率一军出江西趋南京。
虽然为准备这次起义,也进行了在新军和巡防营中的联络工作,进行了广州外围各地的会党力量的联络工作,以至还派人到长江中下游各省,要那里的同盟会会员们准备接应,但是被视为成败关键的是那八百个&ldo;选锋&rdo;。
黄兴、赵声和其他几个预定在行动中分别担任各路指挥的人,各自召集自己认为最可靠、最勇敢的人充当&ldo;选锋&rdo;,把他们临时从广东各地和从福建、广西、江苏、浙江、湖南、四川、云南等省,从南洋各地召唤到香港。
为了使他们能进入广州城内立足,事先在城内以商店和住户的名义设立了许多机关。
起义的经费,主要的是用来在国外各处购置枪械偷运来武装这八百个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