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52章(第1页)

以一群外地来的人想一举而占领广州,这本来已是军事冒险的性质,而事实上在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实行了起义计划的又只是八百&ot;选锋&ot;中的一部分人。

整个起义工作没有统一的坚强的领导,发难的时间既一再改变,临时担任各路指挥的有些人又主张延期,已经到了广州的几百个&ot;选锋&ot;中大部分退回香港。

黄兴这时在广州城内,他认为在这紧要关头,敌方已经有所发觉,戒备越来越严,如再延期,无异解散,又重新决定仍在三月二十九日发动。

香港方面的人接到消息,再赶到广州已经来不及了。

这样,在这天下午五时半,就只有黄兴率领的一百六十多人突然发动,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袭攻两广总督署。

起义部队攻进了只有少数卫队防守的督署,但没有抓到任何一个较高级的官员。

总督张鸣岐已经逃出了衙门,转入水师行台。

他和水师提督李准一起部署兵力,围攻这些起义的英雄。

黄兴把他的部下分成三路,企图冲出城外,与新军和巡防营中预定参加起义的力量相会合。

他们在城内各处遭到敌人的阻击,被打散,成为人自为战的局面。

有的战死,有的被俘,有的看到形势无望,化装逃走。

黄兴本人就是当天晚上受了伤后躲藏起来,逃出广州的。

有少数人,在起义的第二天还分别地和敌人进行巷战。

另外有几支&ldo;选锋&rdo;,如陈炯明、姚雨平所率领的队伍,虽然已经到了广州,却袖手旁观,从黄兴事后所作的报告书来看,显然不仅是因为指挥联络不灵,而是因为这几个指挥者怯懦动摇的原故1。

赵声所部有一百五十人,起义时绝大部分还在香港,赵声在三十日才到广州,这时黄兴的起义已以失败而告终了。

参加起义行动的绝大部分人都表现得很英勇。

被俘的人,如留日学生林觉民、喻培伦等,从清朝官方留下的审讯材料来看,是坚贞不屈的,他们都被杀害了。

事后有人将死于此役的七十二人的尸体,合葬在黄花岗。

但实际上,牺牲的人不止此数。

这次起义是孙中山所说的&ldo;吾党第十次之失败&rdo;。

由于这次的组织者主观上是动员了自己所能动员的最大财力与人力,和敌人作决死的一战,所以他们因失败而遭到的心理打击是极为严重的。

黄兴等的报告书中说:&ldo;此番以党之全力举事,中外周知,而事机坐误,不能有成。

粤省一失,各处都不能发&rdo;2。

他们以为,这次广州起义失败,全国各处都没有指望了。

--------------------------------------------------------------------------------

1《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见《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页443。

2《建国方略》。

《孙中山选集》,页203。

1《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共六集,中华书局1961-1963年版、页499、501。

2《论新政为病民之根》。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下册,页974、969。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