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建国大纲》。
《孙中山选集》,页205。
1《建国大纲》。
《孙中山选集》,页206。
1见邹鲁编著《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三篇,页850。
2同上书,页852。
--------------------------------------------------------------------------------
--------------------------------------------------------------------------------
(六)从日知会到文学社
在国内的有些地方,革命派进行着比较深入的群众工作。
武汉的情形就是这样。
前面(见第二十章第五节)提到,武汉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有过用科学补习所名义的革命组织,这个组织因受黄兴的华兴会在湖南没有发动起来的起义的牵连而停止活动。
科学补习所的主要成员是当地新军中的士兵,也有一些学界的人参加。
湖广总督张之洞这时在湖北省编成了新军第八镇(张彪为统制)和第二十一混成协(黎元洪为统领),并且还在武汉设立了陆军小学堂和陆军中学堂。
有些有革命要求的知识青年投入新军,如张难先、胡瑛当了第八镇的工兵营士兵,刘静庵到黎元洪部下当文书。
他们在新军士兵中宣传革命思想,征集革命同志。
科学补习所的一些成员后来又在日知会的名义下进行活动。
日知会本来是当地基督教会所办的供教徒阅读报纸的机构。
已经离开军队的刘静庵(1875-1911)在1905年当了这个机构的主持人。
他和他的一些革命同志利用这个公开合法的机构传布革命书报,开会讲演。
他们的秘密组织也用日知会的名义。
他们仍特别注意在新军中做工作。
1906年孙中山派了几个同盟会会员和一个法国军官到武汉,日知会会员们集合欢迎,因此引起了官方的警觉。
这年秋天,湘赣边境萍乡、浏阳的起义发生后,同盟会派到湖北策划响应的人同日知会联系。
因此刘静庵被捕,死于狱中。
还有几个日知会的骨干分子也同时被捕。
日知会的活动就此中止了,但它在新军中散播的革命种子仍在暗暗地发芽成长。
到了1908年夏天,一些有革命要求的兵士发起组织&ot;军队同盟会&ot;,虽然开了会,但没有正式成立。
这年十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去,整个局势发生动荡。
新军中的革命士兵就在这时成立了一个名为群治学社的组织。
1910年,这个组织又改组称为振武学社。
这两个组织的章程只写以&ot;研究学问&ot;、&ot;提倡自治&ot;、&ot;讲求武学&ot;为宗旨,但实际上是起了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和积蓄革命力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