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ldo;谋略处&rdo;的领导及其演变
在当时的革命士兵们的心目中,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革命就是要以一个新的政权来代替清朝统治。
既然已经夺得了湖北的省会武昌,就应当建立一个向清朝宣布&ldo;独立&rdo;的湖北省的政权,以促进其他各省的响应,而达到全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目的。
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来建立这个政权。
躲在一个参谋家里的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在11日早晨被起义的兵士们发觉了。
兵士们强迫他到楚望台。
在楚望台担任指挥的吴兆麟以对待长官的礼仪迎接他。
当天下午,革命士兵中的骨干分子们发起在谘议局召开会议,来解决建立新政府的问题。
黎元洪在士兵们的枪口的威胁下来到了会场。
革命士兵们所以选择谘议局做会场,是因为他们把谘议局看做是一个能代表&ot;民意&ot;的&ot;新&ot;的机关。
谘议局的绅士们这时还不敢出头,在士兵们几次催请下,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国溶、夏寿康,秘书长石山俨和其他几个议员才不得不到会。
汤化龙被推为会议的主席。
这个反对革命的立宪派绅士面对着刚从战场下来的兵士们,不能不表示赞成革命,但他说,清廷一定会继续用兵,他不是军人,不知用兵,关于军事,请大家筹划,他是一定尽力帮忙的。
在这次会议上,吴兆麟提议,由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他的建议得到了谘议局的绅士们的赞成,也得到了到场的士兵们的赞成。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早年在李鸿章的北洋海军中供职。
北洋海军在中日甲午之战中覆灭后,他成了张之洞的部下。
张之洞很赏识他,曾派他到日本学习,逐步把他提拔起来,在1905年成立第二十一混成协时任他为协统。
他是一个和革命毫无关系,而且从来敌视革命的旧军人。
当时参加起义的一个革命者的回忆录中说,在参加起义的部队中,&ldo;非革命分子而临时同情革命的占多数&rdo;,&ldo;在谘议局开会推举都督的时候,新参加的人数超过革命党人&rdo;1,这的确是给了黎元洪上台的机会。
多数的兵士们,由于习惯势力,总认为要成立政府,就要有黎元洪这样地位高的人来带头才象个样子。
就是革命党人也没有能摆脱这种习惯势力,他们想依靠黎元洪、汤化龙的&ldo;声望&rdo;来号召群众,因此至少并不反对。
而且共进会和文学社虽说是合并了,但门户之见仍然存在,他们并没有公认的领袖人物。
原来商定的军事和政治上的主要负责人蒋翊武、孙武、刘公都没有在起义的过程中露面,他们中任何一个即使被提名,也不可能得到一致赞成。
在产生了都督的后一天,10月12日,又在谘议局举行了一次会议,决定军政府下所属四个部的人选,汤化龙被邀请担任民政部长。
那末,是不是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政权立即就落到了反革命的手里呢?事情却也不是这样简单。
这是因为,至少在武昌起义后最初几天里,黎元洪和汤化龙还不相信革命真能胜利,他们还不敢马上来享受奉送给他们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