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写作技巧收藏(第3页)

当代家中的佼佼者大多是从写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人和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的。

选材是短篇写作中的第一个重要的环节。

选材的目的在于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取可以写入中的题材--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具有从纷纭的生活现象中"

捕捉"

题材的能力。

这种"

捕捉"

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片断的能力,对于创作极为重要。

茅盾在他的《短篇选集后记》中指出:"

在横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各样环节茫然无知;在纵的方面如果对于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看不清,那么,你就很少可能在繁复的社会现象中,恰好地选取了最有代表性、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一事一物,作为短篇的题材。

"

所以,短篇在选材时,不能只着眼于事件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而要着眼于把生活的侧面、片断放到整个时代的背景上去考察,要把握住社会的"

纵"

的和"

横"

的两个方面,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捕捉住不平凡的东西,从而由时代和社会的一角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全貌,使读者从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看出奔腾澎湃的大海。

对于短篇题材的"

开掘"

--主题的提炼同样要十分重视。

"

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作家心中首先想到的总是的主题,或者思想内容。

他构思的情节是为了表达这一主题,创造人物也是围绕着这一主题。

好的总是有一个好的主题的。

"

([英]《家的技巧》)衡量一篇的美学价值,重要的并不是看题材本身,而是看作者对于题材所开掘的思想的深度--主题提炼的程度。

所谓开掘,就是要深入发掘生活素材所内涵的本质意义的东西;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本质意义开掘得越深入,主题思想就越深刻,作品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美学价值也就更高。

所以,一篇没有好的主题的,是无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李师东在《一个新的文学层面的诞生》中评论九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时指出:"

八十年代的文学,是以对表现疆域的拓展的掘进、对表现手段的探索和实验为其显著特征的。

与前几茬作家相伴随的是冲突和对抗、张扬和摒弃、试验和沿袭、超前和滞后、创新和守成、反拨和建立等源远流长的话题。

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感受到来自不同思想观念、文化背景的冲撞和对举。

"

"

在九十年代新的时空下,这一茬更为年轻的青年作家得以走上文坛,正在于他们明显疏离了前几茬作家习惯关心的话题,而与社会的新的变化和进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趋势……把个人的情绪与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处境勾连在一起,谋求与九十年代社会的契合,体现中国社会新的进展,这正是他们的努力。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