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薛福成态度诚恳地回答。
"
这就对了。
"
曾国藩又凝视一眼薛福成,问,"
足下所献治理江南八条,有的放矢,切中时弊,足见足下平素留心民瘼,长于思考。
读圣贤书的目的,内则修身于一己,外则造福于天下。
足下以一生员身份,能将两江整治纳于自己的功课之中,看来圣贤书已初步读懂。
今两江初平,疮痍满目,老夫正思整饬,亟欲听取各方意见。
邀请足下来,还想当面听听足下对屯政、海防两策的详论,足下不妨把胸中所想的都说出来。
"
一个功德震世的长者,对晚辈的建议这等奖掖,已使初出茅庐的薛福成十分感动,何况态度如此谦和,语气如此恳切,更使薛福成大出意外。
他略为思考一下,说:"
晚生年轻学浅,在老大人面前一如蒙童牧夫,故也不怕出丑。
差错之处,请老大人多加指教。
"
"
你说吧!
"
曾国藩的眼睛里流出和蔼温暖的光芒,停了片刻的手又开始在胡须上缓缓地梳理起来。
"
屯政始于汉代,有军屯、民屯。
汉武帝在西域屯田,宣帝时赵充国在边郡屯田,都使用驻军,此为军屯。
建安元年,曹操在许下屯田,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各州郡,由典农官募民耕种,此为民屯。
曹操的民屯不仅使曹魏强盛,也为日后晋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这是因为实行民屯,一则使大批荒田得以开垦,二则又便于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获得高产。
一直到唐宋,民屯仍存在。
明末屯政废弛。
我朝除有漕运地方的屯田仍隶卫所外,其余卫所的屯田改隶州县,名为民屯,其实屯田已变民田。
长毛扰乱江南达十余年之久,其苏皖赣一带所受蹂躏最多,人口大批逃散死亡,目前这几省荒田极多,无人耕种,有的甚至几十里内外不见人烟,这就为今日实行屯政准备了条件。
如果老大人采用当年邓艾在淮上屯田的成法,由官府出面组织百姓耕种,发牛发种,推广区田法,晚生以为,苏皖赣的荒田,不出几年,就能五谷丰登,为两江储备吃不完的粮食。
眼下有一批散员亟须早为之安定,他们就是一部分裁撤的湘军。
"
薛福成说到这里停下来,看了一眼曾国藩。
曾国藩灼热的目光也正盯着他。
他赶紧说下去:"
老大人,晚生听说,被裁撤的湘军中,有些人至今仍留在长江两岸,并未回湖南。
原因是这些人湖南原籍本无根基,且久在军中,不惯家居。
有识之士认为,倘若不将滞留大江两岸的撤勇妥善处置,这些人贪财嗜杀,必生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