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12续1(第3页)

手稿中最珍贵的部分,是张“元素周期表”

的雏形。

欧洲符号标注的22种元素,与《天工开物》记载的“五金八石”

、玛雅祭司的“22种神圣物质”

,重合度高达70%。

其中“金”

的位置,三种体系都标记在最顶端,象征“完美终点”

“这才是他们想交换的核心。”

赵莽指着表中“汞-银-金”

的转化路径,与玉玺磁场中的能量流动轨迹完全吻合,“欧洲炼金术士隐约察觉能量与转化的关系,却不懂玉玺的磁场原理;我们掌握了磁场技术,却缺乏系统的元素分类——双方正好互补。”

四、智慧的结晶

赵莽决定与欧洲炼金术士共享部分玉玺能量的秘密,但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送去《三方符号对照手册》和组关键实验数据:玉玺光带的频率(142.1赫兹)、汞银转化的临界温度(360℃)、黄金生成的能量阈值(7.2单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在附信中写道,“玉玺的能量不是魔法,是地球的地磁与星际射线的共振,就像手稿中的公式,本质是元素在能量作用下的重组。”

三个月后,荷兰商船带回了欧洲的回信。

信中附着手稿的增补版,欧洲炼金术士用中国算筹重新计算了转化比例,用玛雅星图标注了能量节点,甚至在公式旁画了个简易的玉玺光带示意图。

“他们成功将黄金纯度提升到65%!”

使者展示着新生成的金珠,上面同时刻着三种符号,“他们说这不是交换,是合璧,请求加入‘银-星观测站’,共同完善全球炼金术体系。”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的炼金术士纷纷送来自己的秘术:印度的《rasashastra》(汞术典籍)、阿拉伯的《智慧之园》残卷、非洲的金属崇拜仪式记录……这些文献中的符号与方法,都能在三方体系中找到对应,像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出全球炼金术的完整图景。

赵莽在观测站建了座“炼金智慧馆”

,将各国手稿按转化步骤分类陈列:

-原料区:欧洲的汞银提纯法、中国的矿石鉴别术、玛雅的银矿勘探图

-反应区:阿拉伯的蒸馏装置、印度的坩埚设计、非洲的火候控制法

-结果区:希腊的纯度检测、波斯的合金配方、印加的用途记载

“这里没有‘谁的智慧’,只有‘人类的智慧’。”

赵莽在开馆仪式上说,“炼金术从来不是某个文明的独产,是全球智者共同探索规律的结晶——就像黄金,无论用哪种符号记录,它的光泽都一样灿烂。”

五、共鸣的未来

崇祯三十一年的冬至,“炼金智慧馆”

迎来首次全球同步实验。

泉州的观测站、欧洲的实验室、玛雅的天文台、印度的炼丹房,同时进行“汞-银-金”

转化,用各自的符号体系记录,最后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交换数据。

结果令人震撼:四地生成的黄金,同位素比例误差不超过3%;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像四支同步演奏的乐曲;甚至失败的案例都高度相似——欧洲因火候不足、中国因比例失调、玛雅因时机不对、印度因容器漏气,本质都是违背了相同的转化规律。

赵莽将四地数据汇总成《全球炼金术共识》,用三方符号标注核心公式,作为星际贸易的“元素转化标准”

“将来与外星文明交流,这些数据会告诉他们:‘人类用不同的语言,理解了同个宇宙’。”

欧洲的炼金术士们放弃了对“玉玺秘密”

的独占念头,转而与中国学者合作研究地磁能量;中国的炼丹师也开始学习欧洲的元素分类法,改良传统配方;玛雅祭司则将三方符号刻在星图旁,让古老的智慧获得新的表达。

赵莽站在智慧馆的中央,望着墙上交织的符号与公式,忽然觉得炼金术的终极意义,不是把贱金属变成黄金,而是证明人类文明的统一性——无论肤色、语言、信仰如何不同,对真理的渴望、对规律的探索,永远是共通的语言。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